城市中,非机动车骑行活动显著增多。为进一步规范非机动车通行秩序,提升城市文明交通水平,通过科技手段精准查处非机动车不文明行为,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城市文明形象,还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,更易引发交通事故。在早晚高峰时段,围绕学校、商圈、交通枢纽、主要路口等区域部署电动自行车违法识别系统,针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开展严格现场查处,对违法当事人依法处理。
视频监控主要包括公安机关在城市公共区域建设的“天网”系统、社会视频监控系统、卡口监控系统。视频监控采集的视频图像数据具有极高的价值。当发生案件时,可以运用视频监控发现线索、锁定目标、证实犯罪,作为新的侦查途径。
视频识别主要包括视频信息的采集及传输、视频检测和分析处理三个环节。通过智能分析模块,对视频画面进行识别、检测、分析,对异常情况进行目标和轨迹标记。智能分析模块基于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原理的算法。
电动自行车违法识别系统,利用视频、图像等资源,通过视频图像识别算法模型自动识别发现非机动车不文明行为,并通过电动自行车车牌识别追溯违法主体,进行追查处理。视频图像识别算法模型,包括骑车拍照、多人并排骑行、追逐竞驶、行横道骑行、车筐载人、越线等待、不规范停车、人行便道骑行。
骑车拍照:骑行途中使用手机拍照、浏览信息等分心行为。
多人并排骑行:两人及以上并排骑行占据非机动车甚至机动车车道,阻碍交通。
追逐竞驶:互相追逐、曲折竞驶等危险骑行和竞速行为。
人行横道骑行:在人行横道内骑行,威胁行人安全。
车筐载人:利用车筐搭载人员,违反非机动车载人规定。
越线等待:等候信号灯时超越停止线,不按顺序排队。
不规范停车:在道路上违规停车滞留、不按规定区域停放影响通行。
低速骑行:在非机动车道内长时间低速行驶,妨碍后方车辆通行。
人行便道骑行:擅自进入人行便道骑行,干扰行人通行秩序。
基于沃达德人工智能平台,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,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、识别、理解、设计、学习、思考等思维活动,以此解决预测、规划等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。